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

竹造戲棚的簡介

          根據資深的戲棚建築師傅陳煜光說,戲棚分為兩種,第一種名為「大金鐘」,第二種則是「四人的水放光龍船廠」,而今次的長洲北帝誕興建竹棚是「四人的水放光龍船廠」,這個竹棚是屬於小型,但能夠承受很大的力量,而且在懸掛八號的時候仍能屹立不倒。這個棚也能夠容納700名觀眾,雖然是小型的竹棚但仍然需要花約9天的時間興建。

        以前的時候,沒有燈光照明,為了讓人有足夠的光線看戲或表演,竹棚會按照月亮位置而建。

         不論在任何的地方搭建竹棚都必須在第一天的時候進行「拜地頭」的儀式,目的是告訴居住在那一個地方的鬼神,他們要在這裏開始建造竹棚,希望在這個地方能順順利利工作,沒有任何意外會在這裏發生。
          
       而紮竹有兩個方法﹕1.「紮篾」2.「索篾」,按照這兩個紮竹便能夠把竹與竹連繫起來,亦能鞏固整個竹棚。


建造竹棚有六個重要步驟。

先搭「後檐」
次建「旁寮」
次築「通光」
再建「棚朗」
後搭「舞台」
後蓋「鋅鐵」
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以下是竹戲棚完成的各部份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最後一天師傅已經完成了頂部的鋅鐵,這能夠看出通光的位置。
觀眾進場的位置及北帝看戲的位置
戲棚完成後的側面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